学生按材料大类招生进校后,按照0.5+3.5的培养模式,修读一学期的学科大类基础平台课程,根据《齐齐哈尔大学按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实施办法》进行专业分流,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到该大类所涵盖的专业学习。实行全员学业导师制,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等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
齐齐哈尔大学材料化学专业是校级“双一流”重点建设专业,其所属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具有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硕士学位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3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7人。近五年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各级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50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9部,授权专利40余项。
材料化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知识面宽、应用广,就业率高”的特点,主要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等。其中“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合成与制备”和“材料研究方法”为一流课程和优秀课程,“材料化学”为精品课程。本着“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的原则,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备材料化学以及新材料、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材料制备与现代表征测试技术,具有运用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能在材料科学领域更高层次进行深造的后备人才。设有金属结构材料和新型复合功能材料两个专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在石油化工、新能源、材料成型、金属热处理、制药、冶炼、新材料开发、化学检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经营等方面工作。毕业生就业面广,市场需求大,就业去向遍布全国,以“珠三角”和“长三角”居多,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硅酸盐专业,隶属于1952年10月成立的黑龙江省高级职业学校。1978年专业更名为硅酸盐工艺开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专业更名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为黑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校级一流建设专业,2023年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设置了无机工程材料和无机功能材料两个专业方向。依托我校材料和化工类学科优势,专业所在学科先后获得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学术硕士学位和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现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拥有一支工程背景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目前专业教师共11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9名。7人具有博士学位。依托黑龙江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4个科研平台,在新能源材料、石墨烯材料、陶瓷涂层、发光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近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
专业主要培养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混凝土)、新型建筑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电子材料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主要服务新能源材料、光学材料、特种陶瓷等功能材料和水泥、玻璃、耐火材料等工程材料行业,从事技术开发、工厂设计、工艺管理、分析测试、销售服务、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设有“信义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学生第二课堂成绩显著,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混凝土创新设计大赛等多种奖项。
专业一直秉承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人才与研究人员,推动行业发展,设立了大量广泛与灵活的基础学业课程,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上。人才培养质量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玻璃企业、水泥企业、混凝土企业、功能材料生产、研究及设计单位等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技术、管理骨干、高级管理人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专业历史及特色:该专业是黑龙江省级“双一流”建设专业,也是齐齐哈尔大学传统优势专业。该专业计划在2023年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进校审核工作,认证通过后将申请国家“双一流”建设专业。该专业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知晓技术发展前沿,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及较强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材料、化工、能源等领域从事涉及高分子材料相关的技术开发、材料制备、加工成型、分析测试、销售服务、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取得成果:专业于199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专业(1997-2000),并在随后的两次评审中(2001-2005、2006-2010)连续被评定为省级重点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一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两门。
师资队伍:该专业拥有20名专兼职教师,其中博士18人,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17人。该专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并且有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该专业的多位教师主持了一大批科学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
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
(一)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
(二)工程基础类课程
大学计算机、工程制图及CAD、现代企业管理学、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工程力学及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大学物理实验;
(三)专业基础类课程
材料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方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信息检索;
(四)专业类课程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实验、工厂设计与仿真、高分子材料专业外语;
(五)分方向课程
①加工方向:聚合物加工、聚合物加工实验、高聚物合成工艺及设备、聚合物表征与测试、聚合物共混、聚合物助剂原理、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基础、膜科学技术;
②合成方向:高聚物合成工艺学Ⅰ、高聚物合成实验、聚合反应设备Ⅰ、聚合物加工工艺学、聚合物表征与测试、聚合物共混、聚合物助剂原理、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基础、膜科学技术;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前景较好,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90%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就业率为81.11%,除部分考取硕士研究生外(中科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兰州大学、东华大学等),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油墨涂料、塑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化工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及橡胶材料、化纤等国内外知名合资/独资企业,从事高分子材料的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还可到政府部门从事相应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