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始建于1972年,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系(师范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运动康复系、运动训练系和公共体育教研部。拥有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授予体育教育领域、社会体育领域、运动训练领域硕士学位。学院拥有实验中心、学生体质测试中心、场地管理中心、运动康复指导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教学、科研、管理和实践机构。承担着学校的大学体育课程、群体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专业人培养的教学和科研等任务。
几十年来学校领导一直关心和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几代体育人的共同努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发扬传统,积极创新,学院教学、训练、竞赛、师资、科研等各方面不断得到提升。
目前,学院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具有高级职称46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学位教师13人,硕士生导师14人;国际A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7人,其中2人执裁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级职业医师1人、国家级健康管理师14人、国家级公共营养师2人、高级保健按摩师5人、高级保健刮痧理疗师1人、高级健身教练4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5人。
学院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涌现出了一批“三育人”积极分子、优秀党员教师、齐齐哈尔市劳动模范、省“先进个人、”国家“先进个人”。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授予贯彻“学校体育条例”优秀高等学校、黑龙江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冰雪体育科技联盟理事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国民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指导姚大为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齐齐哈尔市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被黑龙江省雪上训练中心特聘为医疗保障服务专家团队。
2011年体育教育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建成黑龙江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本科精品课程6门,校级本科优秀课程12门。学院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是承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点学院,同时也是黑龙江省“国培计划”培训单位。
学院注重教学、训练与实践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各项竞技运动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体育竞赛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如:跆拳道、田径、武术、羽毛球、游泳、足球、网球、排球等运动队近三年在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得奖牌近300枚。2021年成立的冰球队先后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冰球联赛和2023年“龙江交投杯”首届中俄大学生冰球友谊赛。2023年我院跆拳道队在全国跆拳道俱乐部联赛中荣获品势9金、6银、4铜,以及跆拳道舞冠军的优异成绩。学院承办了六届“龙舞鹤城 舟行齐大”龙舟邀请赛、二届全国大学生举重锦标赛,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学院现拥有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部级期刊“《青少年体育》杂志黑龙江工作站”、冰雪运动产业研究“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与学术机构。近年来,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攀升,多项教科研成果荣获“黑龙江省人文社科奖”“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等表彰。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完成国家级和省市级教科研项目近百项,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近20部。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秉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理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大批奉献于社会的优秀体育工作者,为地方体育事业、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优秀代表贾志娟同学,在青年志愿者援助老挝的工作中成绩突出;穆铁军同学在全国军队大比武中荣获第一名,他们分别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体育学院走过了50年的历程,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面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体育学院将依托学校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高层次体育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康复和竞技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和人才保障。(更新于2024年5月)